首页| 论坛| 消息
主题:最美志愿服务:带领癌症康复病友重获生命奇迹
幸福大叔发表于 2019-12-18 22:17
新民晚报“上海时刻”出品
1981年春节,新婚燕尔的袁正平因高烧住进医院,被查出罹患晚期恶性淋巴肉瘤。从新房到病房,医生说:“也许活不过一年。”之后,5年的化疗煎熬,坚持不懈的锻炼,妻子年复一年的精心护理,织成了一根粗实的缆绳,让袁正平攀援着走出了深渊。
1989年的冬天,袁正平和几位志同道合的病友一起,在本市长宁区一条弄堂的牛奶棚里“抱团取暖”,创建了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。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,探索癌症患者在医疗期后的康复活动,通过组织集体活动,进行康复锻炼和心理的辅导,创造了群体抗癌的上海模式。他也由此找到了人生的复位按钮。
1993年他又创建了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。在既没有办学场地,又没有办学经费,更没有现成教材的情况下,他和癌症康复志愿者一起编写了教材,开班授课,以志愿奉献精神迄今举办了97期培训班,服务学员8000多人。
26年来,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活力和生活质量,袁正平先后组织了京津沪百名“抗癌明星”评选等一系列大型社会活动及“万名癌症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调查”等课题。他提出了“不要问社会给与我们什么,而是要问我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”的口号。2007年组建志愿者服务总队,他身先士卒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从“新年送阳光千人进病房”到“与青浦监狱结对共建”,从“新会员康复营”到“参加世博会志愿活动”。还在上海电视台专题栏目开讲“第三人生”,提升社会正能量。
袁正平深入到100多个块站宣讲癌症防复发防转移并指导工作。每年的爱心夏令营他带领20多位志愿者冒着高温为2000多名新会员服务;他创建了13个病种康复指导中心和5个三甲医院的癌症病人资源中心。由他倡议,在全市100多个居委组建了“癌症康复自我管理小组”,一系列举措被海外专家誉为“群体抗癌上海模式”。
从接受爱到传递爱,26年志愿服务的使命和坚守,形成的庞大数字刻录了袁正平志愿服务的历程,志愿服务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,成为了一种态度、习惯和生活方式。
近日,《生命的故事——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成立30周年报告演出》在大宁剧院举行,俱乐部会长袁正平深情地说:“30周年庆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是起点、是希望、更是目标。”
杨叶
转自腾讯201912/1816:55 新民晚报 企鹅号

浏览大图
回帖(0):

全部回帖(0)»
最新回帖
收藏本帖
发新帖